巴菲特“一鸟在手”
过去一年来,美国股票市场上演高台跳水,股市财富一下减少了将近5万亿美元,相当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。虽然投资商们早已欲哭无泪,但华尔街却有一个人气定神闲。他就是美国“股神”沃伦·巴菲特。
“一鸟在手胜过百鸟在林!”巴菲特最近在其旗舰上市公司的年报里,引用古希腊《伊索寓言》中的这句谚语,再次阐述了他的投资概念。在他看来,黄金白银最实际,把钱押在没有盈利的网络公司上,不过是一厢情愿的发财梦。
早在两年前,巴菲特就预言技术网络泡沫将破裂。去年第二季度开始,反映技术股走势的美国纳斯达克指数持续下泻,如今已经从5000点高位,跌穿2000点主要心理关口,重新回到1998年12月的水平上。许多华尔街的投资商身价一落千丈,但始终坚持投资在保险、零售等旧经济公司的巴菲特,他控制的上市公司去年则逆势而上,大赚33亿美元!
巴菲特在美国人眼中是活财神。他的旗舰上市公司--伯克希尔·哈撒韦投资公司的成就在世界上独一无二。30年来,这家公司的资本年平均盈利率达到24%,其股票是全球股市上最贵的。当然,一年多前技术股如火如荼的时候,这家公司也曾经黯然无光。当时股市投资者对技
术网络股几近疯狂,但巴菲特不愿冒险,他宁愿与这类股票擦肩而过,为些哈撒韦公司的股价大幅回落。去年初华尔街各类股指连创新高的时候,哈撒韦公司的股票价格赫然触底,由于1998年公司每股盈利2362美元,1999年跌至只剩1025美元,哈撒韦公司的股价跌到4万美元,较全盛时期1998年6月底的8.4万美元,下跌了一半以上。
当时,人们对巴菲特颇多微辞,就连他本人也在向股东交待过去一年投资情况的年报里说:“即使乌龙侦探克鲁索(电影中的法国低能侦探),也能一眼看出你们的主席有过失……我的”资产分配’不及格,最多只有丁级。”
不过巴菲特并不想改变自己的投资理念。他认为,美国企业高获利水准难以维持,美国长期利率在5.5%左右,在这种情况下,股东权益报酬率能否维持在18%至20%很值得怀疑。
他的投资观点是,不迷信华尔街,不听信谣言,积极跟踪购买那些被称为“烟屁股”的正在跌价的股票,并且不计较短期的得失。他只选择那些在某一长期行业中占据统治地位,技术上很难被人剽窃,同时有过良好盈利纪录的企业。至于那些今天不知道明天会怎样的高技术公司,巴菲特总是向躲避瘟疫一样避开它们。
巴菲特是一个长期投资家,他的爱好就是寻找可靠的股票,把它尽可能便宜地买进,尽可能长久地保存,然后坐看它的价值一天天地增长。1969年,美国各方面的情况都很好,经济持续增长,股市上扬。但巴菲特认为这样下去不会有好结果,他的教条之一就是当股市猛涨的时候要保持距离。他往后缩了,再也找不到想要买的股票。于是他决定清算自己的公司,把属于每个
股东的股份都还给他们。他决定休息一段时间,等待股市下跌。果然,到70年代初,股市开始动荡,华尔街大公司的股票一个接一个迅速下跌。这时候,巴菲特开始出击。他新建了伯克希尔·哈撒韦公司,并使它在几年之内,成为可口可乐、吉列、《美国快报》、迪斯尼、《华盛顿邮报》等众多美国知名企业的主要股东。
今天的情况同当年有相似之处。网络破灭带动整个股市走低,或许又给巴菲特带来了再创奇绩的机会。而他本人给股民们的忠告是:“人们总是会像灰姑娘一样,明明知道午夜来临的时候,(香车和侍者)都会变成南瓜和老鼠,但他们不愿须臾错过盛大的舞会。他们在那里呆得太久了。人们现在已经--或者是应该--了解一些古老的教训:第一,华尔街贩卖的东西是鱼龙混杂的;第二,投机看上去最容易的时候也最危险。”
巴菲特的投资逻辑
证券市场投资者没有几个不知道巴菲特的。这个以股票投资著称,并获得巨大成功的美国人在同业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。
沃伦·巴菲特将集中投资的精髓简要地概括为:"选择少数几种可以在长期拉锯战中产生高于平均收益的股票,然后将你的大部分资金集中在这些股票上,不管股市短期涨跌,坚持持股,稳中取胜。"为了捕捉到这些股票,他把股票视为企业加以经营,不惜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分析企业经营状况、评估企业的管理上,以此决定是否对这个企业的股票进行投资,而不是跟踪股票价格的波动。
不可否认,巴菲特的成功有许多因素,但不管怎么说他是一位巨大的成功者,他的投资逻辑当引起人们深刻思量:
------因为我把自己当成是企业的经营者,所以我成为优秀的投资人;因为我把自己当成投资人,所以我成为优秀的企业经营者。
------好的企业比好的价格更为重要。
------一生追求消费垄断企业。
------最终决定公司股价的是公司的实际价值。
------没有任何时间适合将优秀的企业脱手。
在巴菲特看来,选择合适的价格吃进优秀企业的股票,关注这个企业的经营管理,一路持有,等待收获,就是成功。
有人说,这或许在市场经济已经成熟的外国行,在市场经济尚不健全的我国不行。
也有人说,在中国没有可以长期投资的企业和股票。
但是实际上,我们上市公司中的一些优秀企业已经创造了巴菲特所说的业绩,而几年翻几番的股票也不是没有,关键是要有双巴菲特的智慧的双眼和巴菲特的投资逻辑。
巴菲特投资名言
股市成功的秘诀有三条:第一,尽量避免风险,保住本金;第二,尽量避免风险,保住本金;第三,坚决牢记第一、第二条。我们也会有恐惧和贪婪,只不过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们恐惧,在别人恐惧的时候我们贪婪。
纵观中外股市操作成功的人,都有一个共同特点:就是比较善于精心选股、集中投资,很少有分散投资能带来辉煌收益的人。这一点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极为重要。沃伦·巴菲特将集中投资的精髓简要地概括为:“选择少数几种可以在长期拉锯战中产生高于平均收益的股票,将你的大部分资本集中在这些股票上,不管股市短期跌升,坚持持股,稳中取胜。”巴菲特之所以得出少便是多的投资方略,很大部分是从英国经济学家约翰·凯恩斯那里获得思想源泉。1934年凯恩斯在给商业同行的一封信中写道:“通过撒大网捕捉更多公司的方法来降低投资风险的想法是错误的,因为你对这些公司知之甚少更无特别信心……人的知识和经验都是有限的,在某一特定的时间段里,我本有信心投资的企业也不过二三家。”另一位更具深远意义的影响者是菲利浦·费舍尔。费舍尔是一位杰出的投资咨询家,他从业近50年并著有两本重要著作:《普通股与菲普利润》和《普通股通往财富之路》,这两本书都深受巴菲特的喜爱。费舍尔在1958年《普通股》一书中写道:“许多投资者,当然还有那些为他们提供咨询的人,从未意识到,购买自己不了解的公司的股票可能比没有充分多元化还要危险得多。”眼下,费舍尔已是91岁高龄的老人,他至今不改初衷,他常说:“最优秀的股票是极为难寻的,如果容易,那岂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它们了?我知道我想购最好的股,不然我宁愿不买。”像所有伟大的投资家一样,费舍尔绝不轻举妄动,在他尽全力了解一家公司的过程中,他会亲自走一趟拜访此公司,如果他对所见所闻感兴趣,他会毫不犹豫地大量投资于此公司。
巴菲特投资成功的方略是多方面的,但就其集中投资的方法来说,在今天仍然是十分有效的。虽然很多投资者不大可能都上门亲自了解一家企业,而且很多企业不见得十分欢迎你去了解情况,但作为投资人起码应在购买一家股票之前,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应有所了解,哪怕这家企业已被ST了,当然巴菲特是不会投资ST公司的,只有中国的股市中,ST公司的股票才能够创造出非凡的奇迹来。如果投资者从巴菲特那里学习必要的投资方法,嫁接到中国特色的股票上来,购买与巴菲特思想相左的部分所谓“资产重组”股上,说不定一年的收益大大超过巴菲特;如果硬要套老巴的绩优股理念长期持有的话,也未尝不可,但你必须要有非凡的耐心,因为巴菲特很少在一年中频繁地买卖,持股时间多数在三年以上,因为他经营的是企业股票,与企业同成长。在中国这类具有成长性的股票毕竟不是很多,但一旦被你发现,哪怕只有一天,就应学习巴菲特,集中投资长线持有,那么所带来的收益可能是惊人的。
仰慕巴菲特
巴菲特一直是我仰慕的大家之一。即便是在索罗斯等"新贵"飞扬跋扈之时,我亦没有动摇过。
按照巴菲特一直推崇的理念,其要义是一些最基本、最浅显的"常识",一是"长期的理念",即通过较长的投资期限,剔除由于投机引起的市场波动,从而揭示投资的真正的收益和风险。二是"投资的理念",即投资收益应当基于公司的业绩和利润率。三是"成本的理念",即必须考虑资金成本和交易成本的累积效应。四是"尊重市场的理念",即不要轻言打败市场,而应当满足于市场收益率。俗话说"知易行难"。懂得"常识"是容易的,但把"常识"一如既往地付诸实践,却要有常人难以一以贯之的勇气。
巴菲特有一句名言:"当我考虑股票买卖时,股市是不存在的。从股市上仅仅是看一看是否有人愿意干蠢事"。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境界。有了这种境界,他就不会因股票市场价格的短期波动而变得富一点或穷一点,因为他的持股期限很长。有了这种境界,他就能沉着冷静,忍受大多数人因股市下跌而带来的恐惧。巴菲特说,"对股票的价格理解不同----有的人看到的是隐含的内在价值,有的人看到的仅仅是票面价值----会产生不同的投资行为。"这是两种在不同理念支配下的投资行为,凡人与高手的区别就在这里。
当然,巴菲特还有其独到的"财技"。据说,他特别偏爱"老把式"智慧。巴菲特的投资原则,即他投资的公司的经营状况从"佳到最佳",它们的CEO从"最佳到更佳"。巴菲特始终把这两点视作"购入策略"。但买入之际,却没有"沽出策略"。基于此,不少有意引入战略投资者的企业都把巴菲特视为"优先考虑的对象"。巴菲特还特别喜欢任用老人,他投资的公司中,有6名CEO的年龄都超过75岁。他认为,"教新手以老把式十分困难"。换言之,在瞬息万变的资本市场上,传统智慧和经验这类"老把式",是无论如何也"教"不出来的。
"沧海横流,方显英雄本色"。大"熊"漫行,才知"股神"高技。巴菲特能在熊市中创出奇迹,不仅值得中小投资者,更值得众多的机构投资者思索之,反省之。(注: 网络资讯@子浪整理) |